作者簡介
周傳久
現任埔里基督教醫院顧問。兼職居服員、中正大學副教授級專技人員,主授各國長照服務創新、職業照顧者在職教育設計創新、高齡與弱勢者終身學習創新。
世界新專廣電科、政治大學新聞系、中山大學傳管所、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博士。曾任臺灣電視公司攝影記者、地方記者、新聞雜誌節目記者、公共電視新聞部文字記者、銀髮節目製作人。
過去三十年前往歐洲各國公視、學術機關及老人照顧組織學習。獲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歐美兒童新聞)、輔仁大學思恒獎(西北歐銀髮媒體)、黃達夫醫藥新聞獎(歐洲老人照顧)、曾虛白新聞獎(歐洲老人照顧)、吳舜文新聞獎(歐洲公視社群媒體)、卓越新聞獎(《獨立特派員》新聞節目聯合製作探討前瞻計畫)、中華經濟研究院歐盟公民社會研習(瑞士暨他國時間銀行)、美國國務院IVLP交流訪問(公民新聞學、老人照顧、長照教材研發設計)、高雄師範大學與中山大學傑出校友、雙福基金會董事、勝利之家董事、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董事。
目前致力引介以歐洲各國基督教思想源流「服侍善工」(Diakonia)價值導向管理(Value Based Management),研發以人為本的高齡利他生涯發展和弱者支持賦權服務。
內容簡介
令人恐懼的,不是失智、失能的我們逐漸遺忘自己,而是整個世界遺忘了我們……
高齡者需要的不只是安置與照護,更需要社會參與和互動,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存在與價值。
因此,荷蘭有照顧農場,人人都可參與,適才適所發揮潛力;澳洲有男士工棚,鼓勵中高齡男性參與貢獻社會,增加社交、減少孤單;挪威的社會福利二手商店,招募老年志工,自行決定營運,充分發揮老人價值。
透過這個過程,整個社會才能重新從高齡者的觀點看待他們的需要,設計友善環境,提升生活品質,讓他們在享受生活自主之餘,感覺仍對社會有貢獻,從而得到自信與尊嚴。
各界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邱青萸(和鄰長照創辦人)
張立(聯合線上內容長)
林依瑩(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
陳政智(高雄醫學大學醫社系教授)
陳智偉(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主任)
高寬旭(社團法人屏東縣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長)
張菁倫(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盧秀卿(力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目錄
1包容(態度)
1.1愛鄰舍⸺ 溯源近代醫療、長照服務價值
1.2挪威新眼光接待人⸺「積極性支持」
1.3丹麥伸張失智者權益⸺ 國家失智知識中心
1.4丹麥塑造慈悲關懷文化⸺ 特殊機構(上)
1.5丹麥塑造慈悲關懷文化⸺ 特殊機構(下)
1.6丹麥心智障成人運動學校
1.7勿忘他們⸺視覺障礙者體測與延緩失能
2鋪陳(平臺)
2.1芬蘭中高齡就業體能測試
2.2挪威延長就業壽命知識中心
2.3挪威退休準備「工作後」課程
2.4挪威失智者繼續教育學校
2.5丹麥慢性病自主管理策略
2.6丹麥支持在家老化⸺ 輔具服務
2.7丹麥支持在家老化⸺ 輔具研發
3創造(服務)
3.1荷蘭心智障礙者就業
3.2荷蘭伊索姆綠色照顧農場
3.3丹麥「高興基金會」⸺心智障礙者貢獻社會
3.4從歐洲看推廣中高齡男性長者活動
3.5丹麥木匠利他創新
3.6挪威老人自營據點營運
3.7挪威社福商店兼具健腦社交功能
3.8挪威心智障礙者表達意願軟體
3.9漢娜的分享與提醒
3.10芬蘭視障者樂在工作多樣化
3.11芬蘭遠距居家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