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吳紹尹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學系學士
曾擔任台江國家公園鳥類生態導覽員,也持有中華民國漁船員證照;從事過長達七年的鮮茶道店員一職和代理店長,以及數年的專案計畫助理。
近年專注於臺灣傳統漢式建築大木作與土水作研究外,同時投身於大木作與考古遺址教案規劃設計及其授課,與本書同年出版《斗榫合縫:新北市彬司大木作技術保存者──陳朝洋及其大木作技術》。
內容簡介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22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城市歷史」出版及文史調查計畫獎助
★★ 國寶職人蘇清良土水司阜的生命分享
[高雄研究叢刊第13種]
蘇清良,出身於日治末期,案場上被稱謂為良伯。戰後初期開始於高雄太爺里、打鹿埔、龜洞等地學習傳統和士土水作。曾經歷臺灣經濟起飛、傳統建築被現代建築取代的時期,後因應兒子邀約,亦跨足至修復工程長達二十餘年;他的妻子蘇謝英自1967年起,就以小工身分輔佐在旁,直至今日,在備料、部分工法與工程大小事等細節上,甚至更嫻熟於良伯。
蘇式夫婦協作長達五十餘載,二人一磚一瓦攜手構築出無數供人遮風避雨的安心處所,也巧心修復歷經風霜的老舊建築,賦予它們新生。本書藉技術與生命史的方式為二人的土水生涯作傳,可從中窺看一位土水司阜與小工,在社會環境交互關係下的種種變化與樣貌;更可擴及臺灣整體社會發展、歷史的脈絡。
目錄
高雄研究叢刊序
記憶.技藝
老派浪漫功夫人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
一、生命史研究方法之回顧
二、漢式建築研究歷程回顧
第三節 研究時間範圍、問題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第二章 生命史
第一節 出生至習藝過程(1935-1950 年代)
一、生長背景與學藝契機
二、師承與學藝過程
三、土水工作外的生活
第二節 成家立業至短暫休憩(1962-1997)
一、成家立業
二、人生重大轉折與啟發
三、做現代土水到短暫休憩
第三節 參與文化資產修復工作迄今(1998-2022)
一、參與文化資產修復工程的契機
二、與重要人物的結識
三、臺北賓館的特殊經歷
四、修復工程的經歷
五、修復工程的團隊
六、傳習與近年生活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漢式建築營建技術
第一節 營建前的準備及其過程
一、主家尋司阜
二、尋地
三、飼灰
四、土墼磚
第二節 基礎與牆體構造技術
一、放樣
二、基礎施作
三、磚牆構造施作
四、斗仔砌與土墼牆構造施作
五、面層施作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日式及洋風建築修復技術
第一節 木摺壁及木摺天花
一、日本於木摺壁材料與施作規範
二、蘇氏夫婦於木摺壁材料與施作
三、蘇氏夫婦與日本之作法比較
第二節 小舞壁
一、日本於小舞壁材料與施作規範
二、蘇氏夫婦於小舞壁材料與施作
三、蘇氏夫婦與日本之作法比較
第三節 灰泥線腳技術
一、灰泥線腳材料
二、灰泥線腳施作
第四節 洗石子工法
一、平面洗石子
二、開模洗石子
第五節 磨石子工法
一、乾式磨石子
二、濕式磨石子
第六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及後續研究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後續研究
徵引書目
附錄一 蘇清良參與施作年表
附錄二 蘇清良個人年表
附錄三 蘇氏夫婦營建工程用語表